网站建设中~
公司新闻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公司新闻 > 行业动态 > 详情
行业动态

山东畜牧业发展经验

发布时间:2014-08-04 15:59:11浏览次数:

    一是坚持面向国内市场与开拓国际市场相结合,不断拓展发展空间。早在80年代后期,我们就确立了立足国内发展、面向国际提升的战略。
    在坚持夯实省内市场、积极开拓大中城市高端市场的同时,充分发挥开放程度高、养殖基础好、地理区位优越的有利条件,始终把畜产品出口摆在重要位置。在建立出口基地、加强出口扶持、搞好出口应对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,使畜产品出口实现了从土畜产品到禽猪兔产品的转换、从初级冷冻产品到调理加工制品的升级、从日韩和港澳到欧盟和俄罗斯拓展,引领了全国畜产品出口的潮流,形成了以内促外、以外带内、内外互促的良性循环。
    二是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,逐步形成发展合力。我们在坚持畜牧业发展市场化取向、调动生产经营者积极性的同时,力争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、力度和节奏。通过放开畜禽生产经营自主权、废除生猪统派购制度、取消对猪肉消费补贴,把畜牧业生产经营率先推向市场。而政府则把重点转向扶持调节、执法监管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。近年来实施的养殖补贴、猪价调控、监测预警等,更加体现了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调控扶持的针对性,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。
    三是坚持转变养殖方式与推进加工流通相结合,加快推进一体发展。生产发展和加工流通一起抓,推进一体化经营,是我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,在畜牧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。通过实施畜牧良种工程基本建设、农业良种工程等办法,支持种畜禽繁育和家畜改良,推动建设了近1300多个种畜禽场、2000多个改良站点,形成了与畜牧生产相适应的供种改良能力;通过采取示范引导、财政金融支持等办法,引导畜禽养殖实现了从兼业专业户到养殖场区的转变,形成了年提供生猪4000万头、家禽20亿只、牛奶250万吨的生产能力;通过引导改造升级、扶持产品开发和原料基地建设,形成了年屠宰生猪5000多万头、家禽25多亿只、肉牛300多万头,牛奶300多万吨的规模,实现了产加销的动态平衡。
    四是坚持推动体制创新与注重科技创新相结合,努力增强产业活力。从80年代中后期诸城肉鸡商品经济大合唱起步,在全省迅速形成了畜牧产业化经营潮流,促进了畜牧业组织方式和经营机制的变革;近年来,各地大胆尝试加工养殖相互参股、建设直属基地、开展连锁经营、产销直挂,又进一步深化了畜牧产业化经营。针对形势发展,及时把发展畜牧合作组织摆上日程,采取政策扶持、示范引导、规范服务等措施,使全省畜牧合作社迅速发展到8900多个,走在全国前列。与此同时,以“三〇”工程、重大专项等项目为抓手,采取产学研结合方式,围绕畜禽良种、规模养殖、疫病防控、质量安全、生态环境,开展了攻关研究,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。
    五是坚持加快产业发展与实施安全保护相结合,着力实现持续发展。在促进发展的同时,把实施保护作为现代畜牧业“另一翼”予以强化。引导发展畜禽规模养殖、推行标准化生产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、制定实施布局建设规范,为动物疫病防控奠定基础;全省每年投入疫苗经费近4亿元,对禽流感、口蹄疫等开展了强制免疫,形成了覆盖完善的防疫网络;全省建立153个疫病控制中心、1380个疫病化验室,开展疫病检测预警;各级设立158个动检所,73处道路检查站,全面开展了动物检疫监督工作;实施了胶东半岛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区建设,在德城区六和集团启动了生物安全区建设试点;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机制。所有这些,不仅有力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,而且奠定了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础。
    来源:山东畜牧网